新聞
2019/04/25
KRK Rokit G4 評測:兇起來連自己人都打
令人失望的是,現在同價位手機、同價位汽車、同價位單反,基本上沒有什么差別——從功能、性能、到外觀...大公司相互“學習”、設計人才相互流動、而且元件供應商都一樣。所以,
有位 XX 音箱的粉絲不信邪,說戳瞎眼都能認出 XX,我就找來同價位(同尺寸)另一對音箱給他做盲聽測試,由于兩對音箱聲音幾乎一樣,他果然地挑中了另一對音箱...
對于入門級監聽市場,廠商的成本都有限,發揮的空間很小,導致功能和性能日漸趨同,只好在外觀下功夫,一說“黃盆”、“藍盆”、白盆、紅盆...音樂人都知道是哪個品牌,然而外觀并不是核心競爭力,只好被迫打價格戰,殺敵八百自損一千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整體聽起來,G4 默認已經是 G3 衰減完高/低頻的風格,如果繼續衰減 G4 的高/低兩頻,G4 已經可以很接近平直,不過“準確”會犧牲你一些高頻延伸和低頻下潛,以及 KRK 本身的“個性”。
想勁爆些也可以,畢竟 G4 的高頻/低頻都可以提升,推到頭和 G3 不調的時候差不多 ~
Rokit 7 是我更推薦的,它比 Rokit 5 更準,高頻甚至不用調節,聲音也比 Rokit 5 G4 更“開”,如果你的房間有 15 平米以上,可以考慮咬咬牙上更貴的 Rokit 7。



想起我評測五年前評測 Rokit G3 的標題 :《很黃,很暴力》,當時的 KRK 年輕氣盛、個性張揚,讓 DJ、電音、搖滾這些同樣張揚的音樂人欲罷不能,民用方面也深受游戲和影視用戶喜愛。
現在 G4 的單元依舊有點黃,但沒那么“黃”;聲音仍然亮麗,但沒有當年“暴力”;有點像接近 30 歲的“老鮮肉”,依然難掩張揚,但更加克制、謙虛,它渴望被更多人接受。
光是態度的轉變還不夠,比起“好人”,大家更喜歡“強者”,所以得拿出真正的實力和內功,這里 KRK 就可以跟大家說幾句實話了:
Rokit G4 對整個入門級、甚至中端監聽市場會有很大沖擊,價格接近的 YAMAHA HS 系列和 ADAM T 系列會有較大影響,畢竟 Rokit G4 比它們還便宜些。其實更悲催的是 KRK 自家的 V 系列,被小老弟 Rokit G4 拿走那么多技術,只能說投資人爸爸太偏心小兒子…
有人找我推薦設備,我都會說
“先決定你能承受的價位,
然后找個你覺得好看的”
“先決定你能承受的價位,
然后找個你覺得好看的”
有位 XX 音箱的粉絲不信邪,說戳瞎眼都能認出 XX,我就找來同價位(同尺寸)另一對音箱給他做盲聽測試,由于兩對音箱聲音幾乎一樣,他果然地挑中了另一對音箱...
對于入門級監聽市場,廠商的成本都有限,發揮的空間很小,導致功能和性能日漸趨同,只好在外觀下功夫,一說“黃盆”、“藍盆”、白盆、紅盆...音樂人都知道是哪個品牌,然而外觀并不是核心競爭力,只好被迫打價格戰,殺敵八百自損一千。
然而,這個僵局現在被打破了
KRK Rokit G4 (4代)
這么熟悉的監聽,能有啥驚喜?
驚喜就是... 漲價了...

KRK Rokit G4 (4代)
這么熟悉的監聽,能有啥驚喜?
驚喜就是... 漲價了...

觀看視頻:




















對比下 Rokit G4 各型號,現在廠商流行“模塊化”設計,幾個型號共用功放(電路板能看到 “for XX6 & XX8” 這樣的標識),但 G4 不是,每個型號功率都不同,這會導致成本略高一點。

評測室還有一對 Rokit 5 G3,我們先看看 G3 的表現。
從 2008 年的 Rokit G2 開始,KRK 引入了一種新設計:塑料前面板。這樣除了造型可能性更高,還能讓低音單元帶動整個面板一起振動,讓低音和聲壓得到共振加強,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很多廠商的認可和追隨,包括天朗和猴子香蕉的入門級監聽。
Rokit 5 G3 沿用了 G2 的設計,聲音勁爆、刺激,我大概明白為什么 DJ 特別喜歡,中頻人聲方面有點弱(當然電音也沒什么人聲)…如果想讓它更準些,可將背面板的高頻和低頻都衰減 -2dB,這時中頻依然靠后,低頻還是比高頻略多,依然勁爆。
除了 DJ 和年輕人會喜歡,我覺得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:
從 2008 年的 Rokit G2 開始,KRK 引入了一種新設計:塑料前面板。這樣除了造型可能性更高,還能讓低音單元帶動整個面板一起振動,讓低音和聲壓得到共振加強,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很多廠商的認可和追隨,包括天朗和猴子香蕉的入門級監聽。
Rokit 5 G3 沿用了 G2 的設計,聲音勁爆、刺激,我大概明白為什么 DJ 特別喜歡,中頻人聲方面有點弱(當然電音也沒什么人聲)…如果想讓它更準些,可將背面板的高頻和低頻都衰減 -2dB,這時中頻依然靠后,低頻還是比高頻略多,依然勁爆。
除了 DJ 和年輕人會喜歡,我覺得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:

G4 和 G3 是完全不同的設計,單元不同、功放不同、箱體也不同——塑料前面板的方案已取消,加上內部的半分腔設計,箱體的共振非常少。
這導致兩者聲音完全不同
Rokit G3想取悅電音用戶
但G4 想做真正的監聽
Rokit G3想取悅電音用戶
但G4 想做真正的監聽
整體聽起來,G4 默認已經是 G3 衰減完高/低頻的風格,如果繼續衰減 G4 的高/低兩頻,G4 已經可以很接近平直,不過“準確”會犧牲你一些高頻延伸和低頻下潛,以及 KRK 本身的“個性”。
聽一對平直的 KRK 感覺很奇怪
中頻人聲終于冒出來了

中頻人聲終于冒出來了

雖然聽著不太“勁爆”,但全新單元的硬度和速度都提升了一個檔次,中頻硬朗、低頻清晰,G3 上面聽不清楚的貝司根音(“糊”了)在 G4 上就很清晰,聽著已經有點萬元級的錯覺,其實 G4 和萬元級的差距還是頻響,Rokit 5 在 3kHz 上有個比較明顯的小坑、Rokit 7 是在 800Hz 附近。
想勁爆些也可以,畢竟 G4 的高頻/低頻都可以提升,推到頭和 G3 不調的時候差不多 ~
Rokit 7 是我更推薦的,它比 Rokit 5 更準,高頻甚至不用調節,聲音也比 Rokit 5 G4 更“開”,如果你的房間有 15 平米以上,可以考慮咬咬牙上更貴的 Rokit 7。




想起我評測五年前評測 Rokit G3 的標題 :《很黃,很暴力》,當時的 KRK 年輕氣盛、個性張揚,讓 DJ、電音、搖滾這些同樣張揚的音樂人欲罷不能,民用方面也深受游戲和影視用戶喜愛。
現在 G4 的單元依舊有點黃,但沒那么“黃”;聲音仍然亮麗,但沒有當年“暴力”;有點像接近 30 歲的“老鮮肉”,依然難掩張揚,但更加克制、謙虛,它渴望被更多人接受。
光是態度的轉變還不夠,比起“好人”,大家更喜歡“強者”,所以得拿出真正的實力和內功,這里 KRK 就可以跟大家說幾句實話了:
行業內只有一家用 Kevlar 高音
萬元內只有一家帶有 LCD 屏幕
萬元內只有兩家是 “一鍵調節”
入門級只有兩家采用 D 類功放
入門級只有一家采用”L 型導管“
入門級只有兩家用 Neutrik 插孔
萬元內只有一家帶有 LCD 屏幕
萬元內只有兩家是 “一鍵調節”
入門級只有兩家采用 D 類功放
入門級只有一家采用”L 型導管“
入門級只有兩家用 Neutrik 插孔
我們都知道這些新技術很好,為什么入門級監聽廠商做不到?因為…那是高端廠商做的事情啊… 所以盡管 KRK 有輕微漲價,但根據我們的計算,Rokit G4 系列如果不是零利潤,就是虧本 —— 幸好 KRK 有上億美金投資,虧的是投資人爸爸的錢。

Rokit G4 對整個入門級、甚至中端監聽市場會有很大沖擊,價格接近的 YAMAHA HS 系列和 ADAM T 系列會有較大影響,畢竟 Rokit G4 比它們還便宜些。其實更悲催的是 KRK 自家的 V 系列,被小老弟 Rokit G4 拿走那么多技術,只能說投資人爸爸太偏心小兒子…
兇起來連親哥 V 系列都打




KRK ROKIT G4產品詳情及購買信息可點擊查看文章:KRK ROKIT G4 第四代新品現已登陸中國市場
(文章轉自叉燒網)